聯(lián)系我們
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13號
020-38688888
510630
當前位置:首頁 > 媒體報道
【39健康網(wǎng)】當18歲的小伙車禍撞出急性心肌梗死之后……
發(fā)布者:系統(tǒng)主管 發(fā)布時間:2018/06/21
來源:39健康網(wǎng) 2018-06-12
阿偉(化名)今年18歲,兩個月多前,,他差點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。
18歲小伙撞出心梗
3月27日,他騎著摩托車發(fā)生車禍,,頭面部,、胸部受傷,,隨即神志不清,120救護車把他送到了附近的醫(yī)院,。因為傷勢嚴重,,當?shù)蒯t(yī)院給他進行氣管插管等支持治療后將其轉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ICU。
從外表看上去,,阿偉只是面部及眼角擦傷,,雙眼紅腫,胸部淤青,,似乎并無大礙,。然而,相關檢查卻發(fā)現(xiàn)他的問題很嚴重:
心電圖急性心肌梗死圖形
心電圖及抽血檢查均提示:廣泛前壁心肌梗死,!
CT提示:全面部骨折,,咬合錯亂!
胸片提示:創(chuàng)傷性濕肺,、左側鎖骨骨折,、左側第一肋骨骨折!
死神的鐮刀近在咫尺,。
在經(jīng)過ICU的相關治療后,,阿偉蘇醒了過來。但是他的心肌酶仍持續(xù)升高,,心梗是他現(xiàn)階段面臨的最兇險的關卡,。
醫(yī)院心內科藍縣武醫(yī)生為阿偉進行了急行冠脈造影檢查。這是一次挑戰(zhàn):因為阿偉同時合并多處外傷,,只能進行無肝素的造影,,全部操作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。
冠脈造影圖片
藍縣武醫(yī)生順利完成了檢查,,“他心臟的一條大血管——前降支近段開口處狹窄達90%,,伴褶皺,考慮內膜撕裂及外傷所致,?!?/span>
阿偉這是“撞”出來的心梗!
支架還是搭橋
18歲的孩子真的適合嗎
“90%的心肌梗死源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,,阿偉這種外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不多見,,基本都是個例,。”藍縣武醫(yī)生表示,。
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治療,。
一般來說,若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心?;颊?,當冠狀動脈血管狹窄80%以上,即要進行支架介入手術或者外科搭橋手術,。但是,,阿偉是創(chuàng)傷導致心肌內血腫,繼而壓迫冠狀動脈造成的血管狹窄,,而且他只有18歲,!
“如果選擇支架,則需要長期的進行抗血小板治療,,并終身服藥,。而如果進行搭橋手術,在10-15年后,,血管再狹窄的可能性很高,需要再次手術,。對于年僅18歲的阿偉來說,,在他后續(xù)數(shù)十年的人生中,不管是終身服藥,,還是反復手術,,都勢必極大影響生活?!彼{縣武醫(yī)生及整個治療團隊陷入了深思,。
心室內出現(xiàn)大血栓
萬幸的是,雖然阿偉血管狹窄程度高,,但尚有血流,。經(jīng)過充分考慮,他們制定了治療方案:暫不手術,,而以抗凝,、改善心臟功能為主;同時阿偉病情危重,,其心室內還有兩個附壁血栓形成,,隨時有猝死的危險,要進行密切的監(jiān)護,,及時復查各項指標,。
栓塞和出血之間
抗凝治療需要平衡點
因為阿偉合并多處外傷,,如何把握抗凝治療的度也是一道難題。少了,,無法阻止撕裂的進一步進展,,形成血栓,,加重血管狹窄,;多了,外傷出血無法控制,?!氨仨毦珳实陌盐账ㄈ统鲅钠胶恻c”。藍縣武醫(yī)生表示,。
通過有效的治療,,阿偉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,2周后,,心室內的血栓消失了,;復查冠脈造影:前降支近段開口狹窄70-80%。
10多個小時手術
成功恢復容貌和功能
心臟功能穩(wěn)定恢復,,阿偉其他的傷勢治療迎來了機會,。他由于外傷后面部骨折,只能流質飲食,,無法進行咀嚼,,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,日漸消瘦,。
“全面部多發(fā)性的粉碎性骨折,,多達十多處?!?醫(yī)院口腔頜面外科賀文鵬主任介紹,,“如果不手術,會嚴重影響咬合功能及面部美觀,,無法正常的張口,、進食和說話?!?/span>
賀文鵬主任表示,,由于心臟功能影響,阿偉已經(jīng)錯過了24小時內和7天左右兩個最佳手術時機,,而現(xiàn)在這個全身情況相對穩(wěn)定且抗凝治療未全面開始的時機,,不應再錯過,盡早進行手術治療,。
術前嚴重面部骨折
頜面手術后
鎖骨骨折術前(左)和術后(右)
傷后3周,,經(jīng)過專家們的詳細評估,,并充分征求了家屬的意見,口腔頜面外科和骨科醫(yī)生們聯(lián)合在手術室全麻下為阿偉進行了顴骨,、顴弓,、眼眶、上頜骨,、下頜骨以及鎖骨骨折處手術,。整個手術復雜艱辛,長達10多個小時,。
“手術切口集中在頭皮,、眼瞼下緣、耳前,、口內等隱蔽部位,,基本不影響面容,且很好的恢復了咬合功能,、張閉口功能和面部外形,。” 賀文鵬主任說,。
阿偉成功闖過了重重難關,,已經(jīng)順利出院。
“但是他被撞傷的心臟血管仍需要密切關注,,定期進行復查,,評估相關情況”,藍縣武醫(yī)生說,。(通訊員:張燦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