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我們
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13號
020-38688888
510630
當前位置:首頁 > 本院動態(tài)
Bioactive Materials(IF 18.9)徐安定/逯丹/麥鴻成團隊聚焦缺氧神經元小細胞外囊泡取得新突破
發(fā)布者:系統(tǒng)主管 發(fā)布時間:2023/07/18
缺血性卒中具有高發(fā)病率,、高致死致殘率等特點,,其致病機制錯綜復雜,臨床上防治困難,,嚴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。闡明致病機理,對缺血神經多靶點保護,、減輕“缺血瀑布”反應是未來研究神經保護藥物的關鍵。近些年研究發(fā)現,,小細胞外囊泡(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, sEVs)具有細胞主動分泌,、攜帶蛋白質和核酸信息、在細胞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特性,,不僅參與了多種疾病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進程,,還因其能透過血腦屏障,、免疫原性低、穩(wěn)定性高等特點逐步被用于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的診斷和治療,。2023年7月16日,,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徐安定-逯丹教授團隊于國際期刊《Bioactive Materials》(影響因子18.9)在線發(fā)表題目為“FUS-mediated HypEVs: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”的長篇研究性論文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為該研究的第一完成單位,,吳有盛博士后,、黃小雄博士研究生、譚澤鋒副主任醫(yī)師(佛山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)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,,逯丹副研究員,、徐安定教授、麥鴻成博士后(合作單位: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)為本論文通訊作者,。這一項研究利用體外缺氧復灌原代神經元釋放的缺氧sEVs為研究對象,,通過蛋白組學和轉錄組學全面系統(tǒng)地闡述缺氧神經元sEVs的特征和組分,并深入分析其在調節(jié)缺血性卒中細胞間互作的潛在作用和機制,。
該研究發(fā)現,,缺氧復灌可刺激促進原代神經元sEVs釋放,并導致大量RNA結合蛋白進入到sEVs,,其中以RNA結合蛋白FUS的表達最為顯著,。在體內外攝取實驗中,結果顯示,,缺氧sEVs比常氧sEVs更容易被神經元攝取利用,;與此同時,富含FUS的缺氧神經元sEVs可以通過細胞間通訊調控腦梗死凋亡水平,,改善梗死周邊區(qū)神經突觸蛋白的表達,,保護神經突起復雜性,從而減小腦梗死體積,,減輕缺血性卒中損傷,。進一步調控缺氧sEVs中FUS蛋白的表達,結果顯示,,FUS是神經元缺氧sEVs發(fā)揮神經保護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條件,。此外,FUS介導線粒體mRNA經缺氧sEVs的轉運,,在降低缺血性卒中線粒體相關凋亡中起著關鍵作用,。
該研究的相關成果,為sEVs參與腦卒中缺血再灌注損傷病理生理過程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,,系統(tǒng)地論證了原代神經元中RNA結合蛋白經缺氧sEVs轉運mRNA的過程,。結合sEVs具備的歸巢現象和攝取優(yōu)勢,為后期腦靶向治療提供新的觀點,,推動了外泌體RNA結合蛋白負載核酸進行基因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,。
論文鏈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452199X23002141
供稿科室:神經內科
文:逯 丹
責編:董思妤
初審:黃立安
復審:羅志權
終審發(fā)布:張水興